凤阳要闻

凤阳:加强技工大县建设 打造“凤阳工匠”品牌

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人才的聚集,为一座古城开启了“智慧新城”的可能性。近年来,素有“改革之乡”美誉的凤阳县,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坚持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建立健全政府和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共担机制,共同打造“凤阳工匠”品牌,技工大县建设突飞猛进。

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职工技能水平提升

近年来,凤阳每年都举办一次职工技能大赛,由此在全县实现了激发职工学练技能热情,提升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认识的目标,同时为全县技能人才创造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在今年8月份举行的,属滁州市二类竞赛,凤阳县一级职业技能竞赛的“凤阳县2108年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上,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大赛确定的车工、钳工、焊工、电工四个工种,最终产生一、二、三等奖各四名,八名选手被授予“凤阳县技术能手”称号,三家企业获得优秀组织奖,一个单位获得特别贡献奖。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报经上级人社部门批准,近日授予四名同志“滁州市技术能手”称号,给十二名同志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在此次大赛举办前的三个月,县人社局有关部门指定由五名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携带大赛方案文件,深入县内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督促企业制定相应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参赛积极性,在企业一线掀起了一股学理论学技术的热潮。

凤阳县在举办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中,竞能竞赛理论考试严格按各工种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命题,试题结构多样,题量和难度适中,能起到检测选手理论水平和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实操命题,突出专业特点,在注重基本功考核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凤阳县通过每年一次的“技能大赛”,既锻炼了队伍,选树了一批技术拔尖的技能人才,同时督促各企业正视“大赛”中暴露的问题,面对差距找短板,面对问题找方法,对促进各企业进一步提升职工培训工作,调动职工个人学练技能的积极性,为凤阳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凤阳工匠”品牌悄然兴起

近年来,凤阳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工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从参赛选手的比赛情况看,一些选手重实操,轻理论,实操成绩好于理论成绩。从各企业技术层面看,部分工种尖子人才缺乏,与企业自身发展和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相比,部分工种职工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由此,一场大规模持续性的技工技能培训工作在“鼓乡”大地上兴起。在县政府主导和县人社等各部门的协调下,凤阳县主动积极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积极对接,采取咨询、讲学、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大力引进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整合县职高,县技工学校,县农业技术学校,县卫校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技能人才培训规模。今年以来,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及初高中毕业生等实用人才培训600人次。

与此同时,凤阳县发挥国家级的安徽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用,积极申报设立硅材料和硅化工业博士后工作站,主动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研究院所与凤阳企业对接,共有10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技能人员队伍扩大至800人。

截止2018年10月份,凤阳县今年新增技能人才2375人,完成年任务数2200人的108%,其中高技能人才375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5人,共组织2750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年任务数2800人的98%,一批县有社会影响力的“凤阳工匠”活跃在凤阳经济建设的大舞台上,凤阳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电工班长,技师吴言胜以其卓越的电工技术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成功当选“全国优秀农民工”。(程福淮 戴伟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