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 第二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元璋与明中都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在凤阳举行。北京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寿仙作本届大会总结。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李小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张金奎主持闭幕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连侠出席闭幕式。县委副书记周成东致闭幕辞。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县委副书记周成东首先向这次盛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向参加本次大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周成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大会期间,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及国内的专家学者近200人齐聚帝王之乡,经过紧张有序的大会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专家学者的会议点评,围绕“朱元璋与明中都”这一中心议题,就政治与军事、民族、中外关系、经济与社会、思想与文献以及明中都等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切入,各抒己见,共同切磋,体现了良好的学风、会风与谦逊端正的学术品格。凤阳作为大明文化的发源地,我们的目标是,看汉唐文化去西安、看六朝文化去南京,在不久的将来,看大明文化就来我们凤阳,我们将努力把凤阳打造成“中国最有价值的明文化研究基地”。
周成东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近年来,凤阳得益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深入人心,刻“明”于城融古汇今,“中”字型LOGO别具一格,“七龙桥”重见天日,晨钟暮鼓东西呼应,文华武英相得益彰,花海中都四季芬芳。进凤阳城,一步一景、处处皆景,今日之凤阳,不仅是安徽之凤阳,而且是中国之凤阳、世界之凤阳。未来之凤阳,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恭迎八方客、以更有活力的大明文化贡献新时代,凤阳县委、县政府和全县80万人民将以成功承办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以明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工作、继续将以“明”为本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以优异的文化建设成果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寿仙做大会总结。他说,近年来凤阳县委、县政府和凤阳人民在明文化的传承以及中都遗保护方面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努力,成绩斐然,成果显著。这两天,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相聚在“明朝的老家”凤阳,无论对于明史学界来说,还是对于凤阳方面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铭记的盛事。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非常充实, 大家充分利用这个宝贵机会,交流了学术,加深了友谊。本次研讨会论文选题广泛,涉及明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社会、文化、民族、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征,充分显示了明史研究在广度、深度方面都在不断向前推进;在问题意识、学术旨趣、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大家既能弘扬优良传统又能开拓创新,在坚持历史学本位的基础上,广泛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吸收营养,体现了明史学界优良的学风。希望大家把这次会议作为明史研究再出发的起点,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不断拿出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的学术成果。
第二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元璋与明中都国际学术研讨会分组讨论分为政治与军事,民族、中外关系及其他,经济与社会,思想与文献,明中都及相关问题研究五个专题,并对当前明史研究、朱元璋与明中都学术研究领域中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和交流,开展了专题发言,深入交换了想法和意见建议,让最新的明史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展示。闭幕会上,政治与军事研讨组,民族、中外关系研讨组,经济与社会研讨组,思想与文献研讨组,明中都及相关问题研讨组代表分别就本组学术研究和讨论等情况作了小结发言,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韩延龙 程毅韬)
闭幕式现场
高寿仙作大会总结
县委副书记周成东致闭幕辞
参加闭幕式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