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红心镇:“三聚焦”助推乡土人才培育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红心镇围绕乡土人才培育下足功夫,通过聚焦需求导向、创新培育载体、完善激励机制,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培育乡土人才。红心镇深耕油茶、板栗、梅鱼、梅鹅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土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深入调研人才培育工作,摸清本地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定制“菜单式”培育内容。组织3名农技推广研究员与13名科技特派员一同到基层一线对种植户开展病虫害防治、推广先进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产业发展困难和问题,累计服务农业生产30余场次。引导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乡土人才学到的技能“用得上、见效快”。

聚焦人才服务,“乡村赋能”创新培育模式。深入推进人才服务保障,创新推出全方位“组团式”人才服务模式,联合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蚌埠乡创联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乡创联合体在红心镇建立乡村振兴实体服务站点与服务平台。构建“1+2+6”乡村运营赋能服务模式,助力红心镇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创办运营“红心镇乡村运营赋能服务站”。建立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运营载体,成立红心镇强村公司,提供乡村运营赋能服务,通过共建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返乡助农兴农。

聚焦人才选拔,“多措并举”畅通引进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对在外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校优秀学子、务工技能人才等重点对象进行摸底,建立红心镇人才信息库,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高,思想觉悟高的乡土人才,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及时吸收入党,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加强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已推荐村级后备干部人选45人,其中村书记后备人选26人,确保选优配强“头雁”。同时,还举办村(社区)两委班子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乡土人才、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能力,提高乡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张宇)

上一条: 凤阳多举措推动法律援助走深走实

下一条: 县计生协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