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电商时代更要重视农村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23-10-30 16:01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在乡下,曾遇到这样两件事:其一,某村一位患糖尿病的老人因为听信“喝骆驼奶能治病”,所以在网上买了几听罐装奶粉,收到货时已近保质期,开罐半年之后早已变质,最后导致这位老人长时间腹泻而去世。其二,某村一位姑娘在网上短视频平台注册账号,利用城里人怀念“家乡口味”,大量售卖咸菜,但其加工过程简陋,虽然卖出不少货,但也引来不少安全投诉,最后被电商平台下架。针对这两件几乎同时发生的事,笔者呼吁,电商时代更应该重视农村食品安全!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因为网络覆盖、交通便利,农民朋友们也可以足不出村买到城里的东西,而自家田间地头的鲜货,也能通过物流直接到达远方的餐桌。由此,城乡鸿沟因为网络而填平,互联网红利为每个人所享有。然而,这只是迈出了“货畅其流”的第一步,如何保证“货的质量与安全”,却成为农村、农民的痛点,也成为政府管理部门的难点、重点。

近年来,随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的加大,市场监管机制的完善和群众知假识假能力的加强,城市食品市场安全度相对地提高了。相比之下,农村却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假药品、假食品,种种因质量问题而酿成的灾难,常常见诸报端,展示着可怕的现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广大的农村地区是食品产业链的源头,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归纳一下历年来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结果,农村食品安全存在不少显性问题。一是监管不到位,存在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资源、信息资源分散问题,虽然现行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监管法规有很多,但落实力量却很薄弱,以致监管缺位、执法空白。二是食品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例如,有的地方虽然设立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和动物检疫点,但由于缺乏经费,抽样量少,覆盖率低。三是源头管理力度不强,安全隐患突出。一些农民盲目追求利润,在种植、养殖中违规使用化肥、高毒高残留农药、激素、抗生素、瘦肉精,致使大量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在加工流通环节,一些农村生产企业加工工艺简单,技术条件落后,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不了解,少数从业人员从未进行过健康体检。四是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力,安全意识不强。由于受教育水平、饮食习惯的影响,食源性疾病仍是农村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全面纳入国家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格局下,严格农村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监管,完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基本监管制度,督促食品加工企业依法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让不安全的食品农产品和违法分子无处藏身。要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重点加强市场准入、源头管理、过程监督、抽查检验等环节的监管力度。要引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分类管理模式,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高风险产品和重点环节。要形成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构建监测、排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五大体系。要迅速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合力,提升执法能力。

确实,农村之所以成为“重灾区”,有种种“不可抗拒因素”,诸如:农民自身对假冒伪劣产品缺乏必要的辨别和防范能力;很多农民受“价格便宜”因素的驱使,对产品质量有所忽略;农村市场点多面广,实施工商、技术监督难等等。但这并不能成为“农村食品市场安全”失管的原因。相反,应该成为我们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理由。

群众利益无小事。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问责制”已经初露端倪。对那些重大恶性事故,“问责”是必须的。而对一些“零星发生”的,但是后果同样严重的农村食品安全等事件,也应该加大“问责”力度。各级政府必须千方百计对群众利益负责,不允许有种种失责。严肃追究失责的人和事,并进而成为一种制度,乃是逐步杜绝失责题中应有之义。(中安在线)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强收一元包装费,真是为了环保吗?
下一篇: 烈犬伤童,重“治”更须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