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调转促 争当排头兵
奋力推动凤阳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
——访县委书记米德成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作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调转促”的重大决策,既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与市委对我县提出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转型发展一致。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制定了加快“调转促”工作方案和9个子方案,并于10月28日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部署。11月13日,县委书记米德成接受专访时如是表示。
米德成说,对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要求,我们立足凤阳发展的县情实际和特色优势,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总量扩大、人均指标前移4大目标,同时明确: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冲刺350亿元,力争进入全省20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亿元,冲刺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385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重点推进中建材硅基材料产业园、北斗CAPS卫星导航等重大项目,到2020年,力争打造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县初步建成1-2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到2020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到2020年,传统产业每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0个以上,年均完成技改投资40亿元以上,培育10亿元级企业10家以上、30亿元级企业2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2-5家,培育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到2020年,成功创建小岗红色旅游5A级景区、韭山洞4A级景区,培育引进大型商贸中心3-5家,创建省级服务业聚集区1个以上。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到2020年,全县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达到1家和2家,家庭农场达到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的农业企业达到2家以上。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到2020年,民营经济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力争新注册企业2000家,个体工商户突破3万户,私营企业突破5000家。大力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到2020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凤阳经济开发区和凤宁现代产业园(硅工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县总量的70%以上,凤阳经济开发区经营收入力争达到260亿元,凤宁现代产业园(硅工业园)经营收入达到150亿元。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到2020年,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2个、安徽著名商标12个、安徽名牌产品5个、国际商标注册5个,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大力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到2020年,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3个以上,创业团队30个以上。
米德成说,实现上述目标,贵在行动,关键在干。我县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9大工程分别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相关县直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专项推进小组,12月10日前,9个专项小组分别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和2016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加强项目工作,继续叫响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围绕9大工程,抓住谋划“十三五”发展机遇,争取更多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纳入国家和省“盘子”,积极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三是健全推进机制,将9大工程推进实施情况列入全县月度重点工作,月初安排部署、月末考核通报,并将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县直单位、乡镇和园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四是强化政策支持,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地落实,同时针对加快“调转促”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研究制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健全完善产业发展、财政税收、要素保障等政策。
米德成表示,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决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争当全市“调转促”排头兵,确保圆满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四个翻番”目标,努力为全市、全省发展多做贡献。
县委宣传部 马顺龙
县委办公室 卢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