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凤阳:守正创新 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05 08:52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凤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调动各方力量、整合盘活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加强阵地建设、壮大志愿队伍、培育特色品牌,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体制机制更健全 上下联动凝聚推进合力

坚持“一把手”工程。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了《凤阳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凤阳县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中心建设,党委宣传部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制定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明细目标任务,纳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考核,把握正确方向、做好总体谋划,扎实推进工作。

树牢“一盘棋”思想。统筹教体、文旅、卫健、司法、财政等17个县直文明单位挂点联系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发挥专业、资金、政策等优势,围绕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有生气、接地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项目共育、品牌共建、成果共享。县财政局多次到小溪河镇开展“团团带你遨游书海”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县卫健委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每月到城市社区、居民小区、乡村广场等地开展送医下乡、爱心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县城管执法局发挥专业优势,到枣巷镇开展“垃圾分类进乡村”活动。

实行“一体化”推进。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方案,按照“五有”标准对标完善,推动中心(所、站)文明实践阵地逐步拓展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全县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所、站)均由党组织书记分别任主任(所长、站长),明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

阵地建设更完善 文明实践厚植“群众沃土”

融合现有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则,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建成融合“凤阳好人馆”“非遗传承馆”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挖掘融媒体中心网络资源,在全省首创“两中心一融合”,推出电脑端、移动端、电视端、中控端,实现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全方位覆盖和服务,《四端互联互通》入选安徽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案例选编。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党性教育馆、文化乐园等850余个阵地,打造群众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文明实践活动11000余场次,使之成为传递党的声音、收集居民需求、服务乡村百姓的“民生窗口”。

盘活闲置资源。各中心(所、站)利用乡村闲置学校、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资源,打造群众看得见、坐得住的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主题活动。红心镇对老旧农家书屋进行升级改造,增配了硬件设施和活动器材,增加了各类书目3000余册,已成为居民群众和青少年闲暇时的“打卡地”,累计开展读书交流会、剪纸教学等活动113场。板桥镇盘活18个乡村大舞台,用好乡村文化队伍,保障基本活动经费,结合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等内容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余场次,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延伸阵地触角。凤阳县拓展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方便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助力文明实践,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利用居民小区、社区用房、文化场馆等阵地,结合实际打造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基地(点)12个。在县文化馆、县奥体中心分别建成文明实践基地,每月开展凤阳花鼓教学、游泳培训等活动,培育打造“童声郎朗花鼓响”“防溺水宣教”等多个特色品牌。府城镇大王府村将村民组里的自用房屋改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造“爱心义剪”特色项目,招募具有专业技能的热心脱贫户成为志愿者每月20日提供义剪服务。培育“王府说”理论宣讲项目,在实践点配备桌椅板凳、理论书籍等,吸纳老村干、老党员、新乡贤等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让村民在休憩纳凉时潜移默化接受宣传、受到教育。

队伍体系更完备 串珠成链延伸“服务半径”

凤阳县打造“1+26+N”志愿服务模式,建立以县级领导示范带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服务力量。

当好“领头雁”。加强顶层设计,把牢志愿服务工作方向,组建1支由县委书记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志愿服务工作,每年至少参与2次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雷锋活动月、国际志愿者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带头开展理论宣讲、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为获得省市县优秀志愿服务典型进行颁奖,营造“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推动志愿服务做深做实。

建好“专业队”。推动司法、教体、卫健、水务等县直单位分别牵头成立理论宣讲、助学支教、文化文艺等26支志愿服务支队,发挥县直单位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统筹业务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入城乡网格、实践所站、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宣讲、惠民演出、送学送教、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组织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负责人等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不断提升基层志愿服务水平,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

用好“生力军”。凤阳县始终把社会组织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生力军”,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孵化蓝色救生圈、四点半爱心课堂、微笑的向日葵—阳光周末等重点项目20余个,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应急救援、扶弱帮困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组织进社区、进网格,常态化开展亲情陪伴、心理疏导、五防教育、抗洪救灾、未成年人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有效面和覆盖面。凤阳蓝天救援队连续5年深入9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蓝色救生圈”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活动200余场次,有效减少青少年溺水事件发生。凤阳县爱心公益协会深入乡村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理发、修脚、足疗等服务100余场次,切切实实提供“从头到脚的关怀”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17.96万人,占常住人口28%,志愿队伍845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86万小时;入选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11个,入选滁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进典型51个,评选县级志愿服务典型167个。

品牌效应更凸显 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到位

凤阳县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心工作、回应群众关切、助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连续2年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出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12个,在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2个,不断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更好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百姓民生。

全面推行“点、派、接、评”“四单”模式,依托260余个志愿服务站点,接受基层群众“点单”,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的现实需求,设计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针对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要,分类设计实施精准化志愿服务,各中心(所、站)安排专人通过文明实践云平台、现场点单、入户询单等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征集群众需求,精准设计发布“菜单项目”1.7万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凤阳县烈士陵园等实践基地,打造“红色微课堂”“小岗红手印”“老苏赶集”等近10个宣讲品牌,利用专题宣讲、文艺宣讲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分众化的理论宣讲300余场次,打通城乡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增进人民福祉。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最关切的内容,培育了“关爱银龄幸福夕阳”“童心筑梦温暖同行”“四点半爱心课堂”等一批群众看得见、能参与、得实惠的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凤阳县探索以开办公益集市的形式摆摊“售卖”志愿服务,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把义诊义剪、医疗健康、垃圾分类、法律服务、科学普及、反电诈、防溺水等融入其中,提供精准化、便民化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举办“鼓乡公益集市”活动5场,相继走进府城镇、板桥镇、玄武街道、大庙镇等乡镇(街道),为基层群众送去家门口的便民服务。(成超)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凤阳举行中都大讲堂专题辅导报告会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
下一篇: 县总工会开展劳模宣讲进两新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