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网络中国节•中秋】凤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日文化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08 14:58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看文艺演出,赏‘凤阳凤画’,学‘凤阳花鼓’,吃月饼、话团圆……”9月7日,由凤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文明办、府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的2022年“看演出 赏非遗 庆佳节”“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日文化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部分机关单位职工、城区居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前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中秋佳节。

文艺演出展示家乡民俗风情

演出活动中,县老体协“钱杆子艺术团”文化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轮番上阵,为现场观看群众带来了形式多样、精彩绝伦的演出节目。广场舞《祖国你好》用优美欢快的舞姿,颂扬了祖国的美好以及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热爱;钱杆子打唱《凤阳是个好地方》将传统钱杆打法与舞蹈元素融合,演员们配合默契、动作娴熟,用轻快的民间艺术演绎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民歌”的独特魅力;民族舞蹈《逛新城》以精彩的表演展示了近年来凤阳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本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得来红利,现场还表演了独唱《为了谁》等精彩节目。

“我们非常荣幸能到新时代实践中心为大家表演节目,我本人非常喜欢戏曲表演,平时也会到我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内进行排练演出,以后我会继续积极参加本地组织的演出活动,为大家送上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大餐’。”县老体协“钱杆子”艺术团副团长在演出后说。

非遗展览感受传统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传承室,周边小区居民观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凤画”展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展览,现场志愿者就“凤阳凤画”和“凤阳花鼓”起源、发展、历史变革作介绍,讲述了凤画和花鼓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传承价值,让大家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力,激发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凤凰造型必须是‘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聚集了百鸟之长。凤画主要以工笔画勾线敷色技法为主,有‘五彩、素彩、水墨’等色彩表现手法。”志愿者在介绍时说道。不少居民都在“凤阳凤画”前驻足停留,欣赏美丽的凤画,感受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现场还有一部分群众看完展览后现场学习了跳“凤阳花鼓”舞蹈,文艺志愿者朱英从站姿、动作、身法等基础开始教学,讲解动作要领,居民们也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活动现场互动频频。

亲情连线“连”出快乐时光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中秋”暨“亲情连线 共话团圆”座谈会上,志愿者向居民群众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大家听得认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随后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庭中秋节的故事和生活。

“你在工地上班要戴安全帽,每次的核酸检测都要去做,按时吃饭,要注意安全。你看,今天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很多人一起提前过了中秋节。”亲情连线活动现场,居民尹津红还与在工地工作的丈夫进行亲情连线,分享自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中秋的快乐时光。

“在传统文化节日来临之际,凤阳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作用,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地,我们陆续举办了多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中秋’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节日氛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成超)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县图书馆:巧手绣童趣 书香伴成长
下一篇: 【网络中国节•中秋】大庙镇开展特扶家庭“中秋”走访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