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江淮,烈日炎炎、百卉含英。
五年前,一份如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新时代考题,在这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上激荡回响。那是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的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考察调研,皖北重镇阜阳、长江之滨马鞍山、创新高地合肥……这次特殊之年的安徽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亲自为新时代安徽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指路领航。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五年来,安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长风破浪,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盛夏时节,位于阜南县王家坝镇的红亮箱包厂一片繁忙景象。和五年前比,空间大了,规模上去了,订单也更多了,还孕育出一个园区;走进马钢特钢公司2号高线生产线,一根根柱状钢坯经轧机处理后,变为细细的线材,这条生产线每秒能轧出60多米线材;来到巢湖岸边,十八联圩湿地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摄影爱好者追逐光影,骑行爱好者沿绿道驰骋,“美丽经济”有了生长沃土……这些,都是安徽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干字当头,奋力践行殷殷嘱托的生动缩影。
皖江潮涌,千帆竞发。安徽这片热土,一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安徽考察,从乡村到城市,从高校到企业,从革命纪念馆到科研文化单位,在行进中思索,在思索中谋“国之大者”。小岗村的土地、王家坝的大闸、马鞍山的“一江碧水向东流”胜景、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重要一“角”……习近平总书记的江淮足迹里,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有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的考量,有打造“三地一区”的布棋落子,有“民生为大”的初心,有“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厚望,有“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激励,也有“持续发力”的要求。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一步不停,皖美之变。放眼千里江淮,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了,科技创新的招牌更靓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生态环境的底色更厚实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充沛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更生动、更出彩。一个最直接的标志,2025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安徽之变既看“体量”,更看“体质”。决定发展质量和后劲的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初,合肥科学岛上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安徽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并将其付诸行动的地方。回望来路,全省上下放开手脚奋力奔跑,步伐迈得更稳健更坚实,走出了一段激荡人心的创新创造、跨越攀升之路,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奋力往前赶的澎湃力量,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干了许多大事。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入脑入心,以钉钉子精神贯彻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在“全国方阵走在前列”的雄心驱动下,书写全面建设美好安徽新的壮美篇章。(尹贵龙 中安在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