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宛新平:小“刻度”如何量出安徽发展大跃迁?

发布时间:2025-10-20 11:11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辉煌“十四五”,安徽奋力往前赶。
在这段赶超路上,安徽接连跃升新能级。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感叹:安徽,变了!同感,历经“十四五”沉淀、厚积与“破冰”,今日安徽处处焕发勃勃生机。投资机遇可感可及,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正在江淮大地生动铺展。
若要为安徽画像,可描绘的维度众多。如何让“安徽跃迁”更具共鸣?答案就蕴藏在普通人身边的“微变化”、市场主体的“新突破”这些具体“刻度”中,一帧帧“微变化”,构成安徽大跃迁的清晰轮廓。
读安徽,看变化,经济是第一“窗口”。
前不久,在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榜单上,安徽入围企业数量挺进前十,达到了16家,涵盖了汽车、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一张榜单,映照出“皖企”勇于闯市场的身影。不论是奇瑞控股、铜陵有色、海螺集团等老牌制造业,还是阳光电源、蔚来控股、国轩高科等新兴产业代表,在市场中闯荡的安徽身影,各展所“长”,更“秀”其“技”。
当然,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不仅是靠“龙头”来带动的,更靠扎根各行各业、遍布城乡大地的民营、个体等多元化结构来丰富。
今天的安徽,民企数量超过了230万户,在过去6年时间里实现了翻倍。一个个来自民间的市场力量创新创造,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站稳脚跟,力争“上游”,成为了拉动安徽经济的生力军。
“皖企”越来越能“闯”,成为安徽经济的最强动力源。也正因此,“十四五”期间,安徽经济总量连跨4万亿、5万亿两个万亿元新台阶,预计五年增量达到1.4万亿元。
所谓,经济的刻度,“量”出了安徽跃迁的“厚度”。
读安徽,看动能,创新是第一“引擎”。
最近,网络上,“奇瑞纵横G700首次横渡长江”的消息刷屏了。1480米、22分钟,安徽车企自主研发的汽车蹚新路、横渡长江,透过安徽“智”造的这些“小缩影”,望见安徽创新迭代的“全景”。
在希望的田野间,安徽藏粮于技,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50%,居全国前列,“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安徽粮;在生产制造的场景中,“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安徽接续发力,从指甲盖大的小小芯片,到引领潮流的显示屏幕,再到满大街跑的新能源汽车……安徽牢牢牵住创新的“牛鼻子”,在关键领域“弯道超车”,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4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从“跟跑”到“领跑”,从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殷实走过“十四五”关键一程,安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氛围持续浓厚,增强了“引才磁场”的同时,更“改良”了生态。
纵观各地,越是善创新的地方,越吸引人才。“想回安徽发展。”如今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青年人才的共鸣。人才想来安徽的背后,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创新空间、未来机遇。
不论是专心造车的“未来之城”,还是集聚前沿领域的量子大道,或是凌空腾飞的“低空经济”、与数字“竞速”的智慧城市,今天的安徽,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各领域都在“刷新自我”,江淮大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不断形成的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如今,安徽人才总量突破1270万,一年能够新增近百万人才,正以“第一资源”激活发展“第一动能”。
创新的刻度,“量”出了安徽跃迁的“高度”。
读安徽,量温度,民生是第一“标尺”。
“没想到扫个码反映小区路灯损坏的问题,三天就修好了!”最近,铜陵市义安区政协委员姚玉环,指着手机里的“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小程序,向同事展示着问题办结的反馈页面。
推动社情民意上网,力促乡亲们的“大事小情”在“码”上办,成为观察“十四五”安徽服务群众的一个切面。
从“一码”放大望去,“十四五”期间安徽的民生之变处处“暖”。在老年人“家门口”建好助餐点,让独居、高龄老人每天能够按时吃上热乎饭、“暖心饭”;逐年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让“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照进现实。从城市停车位增加到老年食堂遍地开花,安徽民生工程实现了从满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的跃迁。
民生之变,镌刻在全省上下推动“人民至上”执政理念落实落地的步履中。
从省领导带头示范,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公开接访下访常态化;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零距离”解忧……安徽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谋划创新的同时,更把民生“置顶”,既解决好乡村道路修缮、“柴米油盐”等乡亲们的灶头小事,又关注基层产业发展、村民就业、农民收入等,把人民群众的“心头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抓实办细,一点一滴解决好“天天有感”的一桩桩小事,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倍感“暖”。
民生的刻度,“量”出了安徽跃迁的“温度”。(中安在线 古风)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离“人造太阳”有多远?2030,见证安徽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