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宛新平:云端“小直播”,基层“大治理”

发布时间:2025-11-03 09:07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家人们,今儿咱好好拉拉惠农政策……”日前,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冯庙镇吴杨村的“文明实践直播间”,村党支部书记吴合东坐在镜头前,面对网友提出的问题,他和村“两委”成员手持自制的政策图解板,耐心细致解答。从图文演示,到案例解析,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让70岁老人也能一听就懂。

政策如何走进农户,进入田间地头?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基层的今天,“云宣讲”是条出路。如今,灵璧县在全县200多个村(社区)开通了直播间,一部手机、一方屏幕,串联起了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将政策宣讲、民意收集、产业振兴、文明传播悉数搬上“云端”,让人看到基层治理、服务乡亲们的基层新招。

在不少地方,基层宣讲年年搞、经常抓,却收效一般。症结主要在于“台上念文件”与“台下刷手机”不合拍。灵璧县是如何做到“云宣讲”与“云互动”一拍即合的?方法其实并不难,凭借“短平快”的传播方式、图文并茂的答疑、数据化的分析,将党的政策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的“家常话”,做到信息精准“滴灌”。

“上新”的方法,难在“走心”。去年,全县举办的100多场“云宣讲”,每小时线上观看网友峰值超过万余人次,问题解答率超95%。有问必答,你来我往,这份专业和专注,让直播间成了村干部与群众双向奔赴的“议事厅”。这样的云端互动,不仅打破了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更拉近了干群距离,值得提倡。

直播间不仅是宣传政策的传声筒,更是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在灵璧,直播间从一开始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真没想到,在直播间随口提了句下水道积水问题,才两天就给解决了。”村民竖起的大拇指,正是对基层服务效率投下的“满意票”。

从党员干部在弹幕区“抓民意”,到让外出务工人员当家乡发展的“云参谋”……直播间一开,民意“涌”进来,需求从“上门提”变为“弹幕讲”,这种“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的“云服务”,直接推动基层矛盾化解。截至目前,全县“文明实践直播间”已受理并解决各类咨询与诉求6万余件。家乡如何发展,产业怎样升级?不同的“民意”集聚起来,基层治理便有了群众智慧。

乡村兴起“直播+”,“村官”走进直播间,讲政策、办实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事实也证明,基层的发展,离不开专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拓市场的干部队伍。2024年,灵璧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特色农产品借网“出圈”,党群合力牢牢端稳了数字经济的“饭碗”。

数字赋能,关键在“赋”,目的在“能”。“村官”带头直播带货,让灵璧特产的土鸡、其他农产品畅销市场。这证明,只要基层干部“能”,在数字潮流中善“闯”,就能带动群众共享数字红利,对接市场资源,端牢端稳“数字经济”这碗饭。

产业振兴,离不开“数字通道”。在乡村直播经济、在线经济持续兴起的当下,谁能抓住互联网的“风口”,谁就能快人一步。今天的江淮大地,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地方“土味”、红色文化等业态“各美其美”,一村一“特”、一村一“品”持续壮大。如何让“养在深闺”的乡村产品走向市场?怎样以乡村的独特风貌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显然,以党建引领涌现出来的直播间拥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灵璧县用“文明实践直播间”这把数字钥匙,打开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一扇门。然而,服务群众,“优”无止境。“文明实践直播间”遍布城乡,从宣讲到解题再到带货,让乡亲们深深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在此基础上,还可广开思路,探索实践,兼顾到那些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确保数字鸿沟不变成服务鸿沟。

比如,可通过设立“线下回音壁”,在村务公开栏同步公示直播间里收集的典型问题及处理进度,或是将直播间里热议的共性话题,如村规民约修订、产业方向选择等,纳入线下进行深入讨论和表决,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实践中来,层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扩大“文明实践直播间”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中安在线 古风)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宛新平:小区收益何以不再“糊涂”?不妨算好“阳光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