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好收成”变成“好收益”

发布时间:2023-03-27 08:51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眼下秋粮收购正从高峰期向尾声过渡,全省各地掀起收购稻谷的热潮。我省从10月14日启动2022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来,全省秋粮收购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等特点,市场化收购“唱主角”、政策性收购“兜住底”的格局逐步成型。

托市收粮 带动市场价格上涨

12月12日,记者来到滁州市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只见一辆载满稻谷的货车在经过检验、称重后,稻谷被倾倒在传送带上送入粮库,现场机器轰鸣,稻谷飘香。

在该公司的检验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对粮食样品进行检验,确保粮食质量得到安全把控。“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收购4.4万吨粮食,目前已完成3.75万吨。”沙河分公司仓储部副经理方勇告诉记者,该公司隶属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共有31个粮仓,可储存14.85万吨粮食,主要承担粮油储备、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

记者了解到,今年滁州市农发行已落实政策性收购资金20亿元,审批17个市场化收购主体,计划投放资金总额度9.83亿元,确保粮食收购资金充足。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晓军告诉记者,截至12月9日,该市各类收购主体收购中晚稻92.28万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7.07万吨,最低收购价收购11.38万吨,收购市场平稳有序。

国有粮食企业积极收购的同时,民营企业也活跃起来,带动农民增收。今年我省新产稻谷上市开秤后,全社会入市收购的市场主体为2467家。其中,地方国有粮食企业645家,民营收购企业1802家。“今天的收购价是1.68元/斤,比市场价格高了0.39元/斤,我从11月开始就不断往这里送粮。”在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内,来安县种粮大户刘树茂向记者介绍,2016年起他便与该公司开展订单种植合作,目前承包了2000多亩地,今年收获了约260万斤粮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共收购粮食7万吨,实行优质优价,市场化收购了3.88万吨,价格高于市场价约0.06元/斤。”金弘安公司董事长陈顺成表示,该公司今年收购订单稻谷3.12万吨,平均每斤高于市场价0.35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自10月14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2022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晚籼稻(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29元/斤,同比上调0.01元/斤。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来,托市效果明显,市场价格上涨。目前,全省中晚稻市场平均价格1.36元/斤,较上市初期上涨0.11元/斤。

增强储备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食不仅要种得好、卖得好,还要储得好,才能起到粮食市场“调节器”和应急供应保障“缓冲阀”的作用。目前我省正积极推进粮库建设,同步提前安排收购仓容,让粮食储备更加殷实。

在明光市明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八岭中心粮库项目,记者看到,这里的粮库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塔吊林立,现场繁忙而有序。

张八岭中心粮库是今年明光市在建的三个中心粮库之一,占地38亩,设计建设高大平房仓3栋,仓容3.73万吨。该粮库目前已完成三栋仓库的墙体砌筑和附属设施的主体工程,预计明年5月底竣工验收。“目前明光市已建成高大平房仓容33万吨,在建8万吨,2024年全市高大平房仓容将达到50万吨以上。”明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为军说,粮库的建设将改变该市现有仓储设施老旧现状,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收储能力。

谷物归仓之后,粮食保管得好不好,也关系着粮食储备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粮库采用新型储粮技术和工艺,配备信息化、智能化装备,让粮食‘入住’智慧粮仓,更大限度地保障粮食安全。”滁州市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积极参与“智慧皖粮”建设,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通风系统,配备空调、谷物冷却机等,粮面进行保温隔热毯密闭压盖,有效提升科学储粮水平。

我省全力推进秋粮储备,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筑牢了粮食安全“压舱石”。秋粮收购前,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准备空仓容超1500万吨。自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来,我省已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150个、仓容262.7万吨,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农民售粮要求。

仓廪实,天下安。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阚少林表示,截至12月10日,我省全社会收购秋粮609万吨,同比增加121万吨,增幅24.8%。其中,中晚稻、玉米、大豆收购量分别为518万吨、86万吨、6万吨。国有粮食企业秋粮收购176万吨,最低价收购中晚籼稻40万吨,粮食储备能力得到增强。

科技赋能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内,两辆满载稻谷的货车正在卸货。随后,稻谷从卸粮口被送入机器,伴随着机器轰鸣,黄黄的糙米经过除杂、砻谷、碾白、抛光、色选、碎米分离等一道道工序,从另一端出来时,变成了白白的大米。从烘干到低温加工,再到灌装打包并经传送带直接送至货车上,整个过程,基本看不到工人身影。“一车稻谷有三四十吨,原来人工卸货需要两小时,现在自动化生产后,20分钟便可以卸完一车稻谷。而最终的打包环节,一小时便可打包80吨大米。”陈顺成表示,该公司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通过数字化导入,让所有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整个生产线最高可达到每年20万吨稻谷的加工能力。

在该公司中心控制室,记者看到,原粮投料数量、出糙率、米糠率、碎米率、产品正品率以及各种副产品率等数据在大屏幕和电脑上都有呈现。

机械化设备不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让稻谷在加工中保留了更多营养,让大米具有更佳口感。“以前大家都追求精白的大米,但大米却在过度抛光中流失了很多营养,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变了,不仅注重大米的质量,也更加注重口感。”陈顺成告诉记者,该公司还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公司生产工艺,优质大米售价超过每斤4元,今年公司销售总收入预计有3亿元。

目前,该公司除了发展稻谷种植和加工产业外,还积极推进基地研学旅游,推广科技加工方式,打造以水稻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科技赋能下的粮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我省将狠抓市场化粮食收购,落实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

·记者手记·

交出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从田间地头,到储备粮仓,再到加工车间,江淮大地,处处荡漾着秋粮丰收的喜悦。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数据,我省粮食总产820.02亿斤,较上年增产2.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总产居全国第四位。

粮稳天下安。在今年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影响和长江“汛期反枯”的多重考验下,粮食增产来之不易。“粮袋子”鼓起来后,让粮食增产的“好收成”变成“好收益”,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成为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

我省在保供稳价大局中把握秋粮收购节奏,多措并举填满粮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2022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度快、价格稳,用政策托举起农民丰收的希望。另一方面,市场化收购也唱起了主角,各类市场主体收购积极性高,颗粒归仓,给农民带来了“好收益”,让这份丰收“答卷”更加沉甸甸。此外,粮食加工企业购销总体有序,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让粮食安全更有“底气”。(中安在线)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下一篇: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江水奔涌来 “翻越”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