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保公共服务的持续优化升级,县医保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将暖心服务贯穿医保工作全过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织密群众健康“保障网”,打造医保服务“零距离”。建立医保“小课堂”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医保新政策,确保能够准确、全面地解答群众对新政策变化的疑问;同时,组织开展疑难问题集中研讨活动,群策群力,促进经验共享和业务能力提升。在全县各医保窗口设置政策宣传专区,通过电子屏、宣传手册等形式,清晰展示各类医保待遇、报销流程等关键信息。2025年以来,线下累计办理城乡居民医保报销2986人次、职工医保报销810人次,切实保障了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
架起便民服务“数据桥”,推动医保响应“即时化”。落实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进一步优化与县医院、中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打通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网上通道,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育津贴的发放。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等高频事项均可以通过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办理。在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医保“刷脸”设备,群众就医无需携带社保卡,甚至无需用手机刷医保码,直接“刷脸”即可完成医保报销业务。2025年以来,线上办理生育津贴“免申即享”业务7人次,办理异地就医备案4277人次、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5325人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做好困难群体“贴心人”,落实医保关怀“全方位”。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做好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的预警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对长期患病、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开展上门走访,详细了解其医疗需求和实际困难。同时,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作用,及时摸排重特大疾病患者情况,确保医疗救助政策精准落实。2025年以来,累计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资助参保29568人次,实施医疗救助28753人次,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刘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