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红心镇的田间地头,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阡陌之间。他们是庄稼的“健康管家”,是农户的“技术靠山”——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农技推广员。面对病虫害威胁粮食安全时,他们以专业为剑、以责任为盾,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株农作物的茁壮成长。
动态监控,网格管理筑牢防线。天色微亮,农技推广研究员颜明利已踏入李武村的水稻田里。她拨开稻叶,仔细观察叶鞘内侧是否有褐色病斑——这是纹枯病的早期征兆;查看稻穗基部,若发现枯白穗,便警惕钻心虫作祟。稻瘟病的“马蹄形”病斑、稻飞虱聚集形成的“冒穿”现象,都是她熟记于心的识别密码。凭借多年积累的“火眼金睛”,她总能在病虫害初发阶段精准识别症状。同时为实时掌握病虫害动态,推广员们建立起了“网格化”监测体系,在镇域内农田布设多个监测点,定期采集样本、分析数据。当发现异常时,农技员立即通过微信群、村广播向农户发布预警,“三天内是防治关键期,错过时机损失将扩大。”及时的信息传递,为病虫害防控抢下宝贵先机。
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提高技能。高级农艺师卓兆海定期入户指导农户采取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方式,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虫能力;还通过合理灌溉,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等方式,降低田间湿度,可抑制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此外,还采用如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等高效的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确保施药均匀。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农技员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授人以渔,现场讲解培育能手。“防治病虫害,关键得让农户自己掌握技术。”推广员们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辨认害虫形态、判断发病症状。在李山村的桃园里,推广员握着农户的手调整剪刀角度:“这种染病的枝条要从基部剪掉,剪口还要涂抹杀菌剂。”农技推广员们定期为农户开展防治病虫害知识讲座,讲座上把复杂的防治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农家话”,农户们都表示受益良多。为方便农户随时咨询,他们还建立了线上答疑群,24小时“云值守”。种植大户老詹感慨道“现在遇到问题,拍个照片发群里,几分钟就能得到专业解答,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春种秋收,四季轮回。农技推广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在病虫害防治的战场上,他们既是冲锋在前的“战士”,也是播种技术的“园丁”。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为农业生产筑起坚固防线,让丰收的图景在美丽红心的田野上徐徐铺展!(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