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是蔬菜下种的好时节,3月3日,在黄湾乡梨园村蔬菜大棚种植区,种植户黄道贵带领工人们正在运苗、杀菌、插苗、浇水、覆土……大棚里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辣椒苗栽种时不要过深或过浅,过浅不易缓苗,过深易造成根腐死苗。”黄道贵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对工人讲解着栽种要领。
“今年栽种的辣椒品种主要是‘长剑’和‘英川’。眼下是移栽辣椒苗的最佳时机,栽晚了不仅影响生长,还会导致减产。2021年底我第一次尝试种植蔬菜,主要有辣椒、芹菜、蒜苗、豆角、毛豆、花菜等蔬菜。其中辣椒15亩,亩产2000至3000斤,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约3000—5000元,收入还不错。今年我打算种植10亩花菜、3亩辣椒、1亩西红柿、3亩豆角、20亩毛豆,其余用来种植甜瓜。”种植户黄道贵说。
“绿色蔬菜已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且消费量较大。黄湾乡靠近淮河及花园湖水系,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合发展种植业。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辣椒,可使结果期避开或部分避开虫害高峰期,还可利用季节差价,延长采摘期。尤其是种植的蔬菜都是不打农药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在周边超市以及蚌埠蔬菜批发市场上都很受欢迎。”该乡农技站负责人赵之矿介绍了大棚种植优势。
“春节后,我没跟随别人出去打工。春天农事忙,周边的蔬菜种植户现在用工量很大。最近,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活儿,平均每天有80元收入,离家近,能照顾家人,还能学习到一些种植技能,将来我自己也打算发展蔬菜种植。”正在大棚里劳作的梨园村村民王翠兰说。
农业是根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乡根据农户实际需求,结合地域特色、生产特点、劳动力就业情况,组织农技人员适时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技能培训,开展送技术入户,主动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分享种植养殖经验。同时,人社部门给予农户免费创业指导及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力促农户实现创业增收。
“蔬菜种植虽然相对容易,但里面也少不了技术活儿。当然,不懂技术不要紧,我们驻村工作队可以为群众牵线搭桥,邀请有关专家、能人,实地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会在春耕时节中继续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指挥棒’作用。”正在大棚里帮忙的梨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乔江说。
近年来,该乡结合地处沿淮低洼地带多临水、多沙质土地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各村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制定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产业类型、产值规模、补助标准。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利用淮干工程发展红利,结合“蓝色走淮河”旅游板块建设,将农业现代化同旅游产业、餐饮娱乐、城镇建设相结合,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十三五”时期,财政税收从2015年的258.8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70万元。2021年发放产业补贴0.84万元,种养业补贴18.05万元。(葛晓军 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