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县博物馆:“文物活化”留住“家乡味道”

发布时间:2023-04-06 09:09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县博物馆着力通过多种形式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活化利用,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用起来。

扎根本土  让文物“活”起来

县博物馆组建了一支由博物馆员、文艺志愿者等组成的“文源”志愿服务队,创新服务形式,开展系列展览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最大程度呈现乡土特色文化和家乡人文历史,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

2020年2月,县博物馆“文源”志愿服务队启动“流动的博物馆·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文物下乡”“文化下乡”等形式,展示馆藏物品、展览古物图片,让文物走进基层群众,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把家乡历史文化“种”在基层,留住文化根脉。

2021年,西泉镇考城村入选第八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名单,“文源”志愿服务队随即开展了考城历史文化的展示宣传,把“流动博物馆”搬进社区、学校等地,让大家全面系统的了解考城历史文化。

进村入户 把古迹“护”起来

为做好本地文物保护工作,针对县内文物点较为集中的地区,实施文物普法进乡村、文物保护进社区等行动,每月开展1-2次文物普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居民家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

凤阳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是凤阳人民心中的“老城墙”。为加强保护,“流动的博物馆”志愿者每月4次深入“老城墙”周边小区,在社区文明实践广场或小区广场等地,开展文物知识普及和文物保护宣传,通过入脑入心的宣传,推动文物保护落实落地。

创新载体 将文化“留”下来
2022年,县博物馆将项目与“文化+科技的大遗址保护项目成果展示”平台对接,搭建起了文化成果展示平台,现场设置VR数字遗址展陈,参观者可以与虚拟导览一起观看遗址与文物的故事。
截至目前,县博物馆已开展模拟考古、拓印体验、考古工地实地考察、考古小课堂、VR互动体验、研学讲座等活动90余场次。现代创新的技术,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观瞻文物、感知历史、触摸文化。(唐莹)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殷涧镇:多措并举促团结 同心共筑中国梦
下一篇: 凤阳:健康体检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