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宛新平:蹚出“人才兴皖”宽路来

发布时间:2023-07-11 17:06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7月,让上半年归于结束,让下半年全新启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下半程走得如何?靠各地挑起“大梁”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调研,对创新格外关切,对人才关怀备至。在企业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研发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奋进新征程,智力乃动力,人才是根本。挑起发展的“大梁”,没有过硬的人才撑腰是万万不能的。

人才“挑大梁”,安徽起而行之。我们梳理发现,连日来,安徽聚焦人才工作发起了连环“攻势”。

6月30日,省委书记韩俊上了一堂专题党课,提出要优化人才体制机制,谋划实施人才兴皖工程。7月3日,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一份关于人才的重磅文件,《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新鲜出炉。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统筹抓好人才“引育聚用”工作——加大“引才”力度,做实“育才”工作,搭建“聚才”平台,创新“用才”方式。这些新提法,为全省人才工作进一步打开了视野。

人才工作,无缝衔接,马不停蹄。7月4日上午,省委书记韩俊来到安徽农业大学,丰富的调研内容中,人才始终是聚焦的关键项,嘱托高校要有的放矢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人才工作,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7月4日下午,省委书记韩俊走访省委组织部机关,召开了一场座谈会。座谈会中,“人才”关键词高频出现。除了再提人才工作“引育聚用”理念外,还强调要引进培养更多的战略帅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助力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

开启下半场,走好新征程,“人才兴皖”是一条关键主线。

这条主线,与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的关切点、关注面同频共振。发展靠什么?创新是关键引擎。不论是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还是嘱托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下半年的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对创新发展寄予厚望。

对江苏的期许,亦是对各地的命题!

靠创新“起家”的安徽,尤其要靠创新来守好“家业”,厚植更大的人才优势,在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当先行、做示范。

创新从来不是一条平坦之路,征途艰辛,关键靠人才赋智。当前的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迫切需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迫切需要各领域“人才活水”泉涌,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中塑造发展新优势,蹚出一条“人才兴皖”宽路来。

创新的赛道,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引进一个人才,可以促进工作理念创新,管理理念革新,先进技术落地;培育一批人才,可以在一个领域、一条赛道上向深挺进,打开一方市场,开辟一片天地。

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江淮大地感恩奋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合肥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引才留才,首次将劳动技能竞赛延伸到基金管理行业,力促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双向奔赴”,就是要把人才与创新发展有机融合起来,锻造更强创新磁场。安徽这些年大力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仪器设备、科技项目、成果奖励等向企业倾斜,就是要抓牢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人才奔涌创新潮。如今的安徽,高新技术企业达1.5万余家,每天诞生1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7万余家……不断涌现的创新型企业背后,是活用涌动的人才“浪花”。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创新崛起,发展跨越,中国的发展蝶变是以秒来计的,地方的变迁就在不经意的分秒间。育才促“变”,愈发成为发展之策。更具体来说,“挑大梁”,离不开人才的“硬脊梁”。

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人才工作尤其当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抓牢抓实,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以更多的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种下人才“种子”,共促经济大树开枝散叶、创新成果“花繁果硕”。

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积极性的调动,关键靠什么?靠政策、靠舞台、靠前景。“当好人才的‘服务员’”。安徽对全省人才工作鲜明点题。奋进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壮阔征程上,全省上下当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在服务保障上用心用情、用劲用力,做到人才有所呼、我必有所应,以更贴心、更入心的服务新举措,广泛激活江淮人才“一池春水”,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中安在线)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公共服务时间要“对表”群众实际需求
下一篇: 办好“假期托管班”是一项最好的职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