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宛新平: 学习沪苏浙,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19 09:46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就在上周,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江苏学习考察。

这次学习考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炎炎夏日,学习热情和气温一样高涨。

近距离观察,省党政代表团一行在学习考察期间,瞻仰党的诞生地,参观产业园区、企业、科研机构,考察城市社区、农村;白天看点,晚上开会,分别召开3场企业家座谈会,与44位企业家挑灯夜谈,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跳出安徽看安徽,这次学习之旅——核心就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对标沪苏浙、学习沪苏浙,奋力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之路。

见证跨越发展,汲取经验智慧。正如省委书记韩俊在考察总结交流会上指出的,这是一次砥砺初心之行,进一步增强了“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的使命感;是一次对标学习之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是一次奋进追赶之行,进一步增强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

安徽学习沪苏浙,到底该学什么?

说一千道一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透过现象抓本质,学习沪苏浙——就是要学思践悟其长期走在前列的精神密码。

为何沪苏浙能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说到底就是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思维迭代。既有登高望远、引领时代的大思路、亦有争先进位、励精图治的大气魄,既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大手笔,亦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大作为,更有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同富裕的大担当。

一滴水见太阳。

思想引领未来,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对于安徽来说,一方面,追赶跨越,大踏步迈出发展的步伐,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另一方面,须进一步对标沪苏浙,跳出一域谋全局,以前瞻性的思维谋篇布局,在服务全国中发展自身。

换而言之,虽然与沪苏浙发展水平有差距,但站位和眼界不能有落差,须把发展放在党中央对安徽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球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以更高标准干在实处,努力争取走在前列。

学习沪苏浙,还启示我们须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路径依赖”的守旧观念,善于识势、顺势、借势,做好“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大文章,既要充分发挥“沿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做好“向海而兴、借船出海”开放文章,也要拥有像大海一样的包容心态,为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如何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奋力超越的强大动力和落实举措?

从更大的视野看,当前江淮大地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和建设农业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

上下同欲者胜!

要聚焦皖之特色、省之大事,更加精准聚焦主题、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保障改善民生、加强作风建设等诸多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既要追求共性、亦要凸显个性,既要合作共赢、亦要错位并行。

比如,突出一体化,携手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探索长三角区域候鸟式、疗养式、田园式养老模式,聚力打造长三角最大的后花园、最优的旅游目的地,等等。

还比如,围绕创新金字招牌,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四位一体发展,高质量办好高层次人才安徽行活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等。

共饮一江水,同心向未来。

在奔腾涌流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潮中,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安徽必将开出更加鲜艳的“发展”之花!(中安在线)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公共服务时间要“对表”群众实际需求
下一篇: 宛新平:蹚出“人才兴皖”宽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