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是空心的,风一吹,气球就飞走了,而如果做一只蝴蝶,风吹过来,蝴蝶在花蕊上,悠闲自得、随风飘扬”……近日,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教师朱文洁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烂梗”的视频上了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点赞。
事件的起因是这位老师发现学生一听到“背带裤”这个词就忍不住笑,有些学生还会在课堂、试卷和日记中用到“come on the way ABC”“老六”“芭比Q”等网络热词。于是,她专门开了一场班会,用气球和蝴蝶做比,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要跟风玩梗。
网络时代,形成风潮、参与玩梗似乎已成为家常便饭。但凡事不仅应该有度,而且也要注重“后果”。通常情况下,“玩梗后果”这四个字并不在很多人惯常考虑的范围内,也常常被选择性地忽略,怎么嗨就怎么来。需要警惕的是,近来一些无聊低俗、恶毒粗鄙的网络烂梗在中小学生中快速传播,成了很多孩子的口头禅,甚至出现在课堂回答、作业和试卷中。它们不仅无趣、无聊、恶俗,还被用于歧视和侮辱他人,成为校园欺凌的“帮凶”。
就玩梗的行为而言,本身是没有错的。因为“梗”的本意是笑点,包含正能量的意思,在生活中能够多些笑点和正能量当然是好事乐事。一些具有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网络新词,如“最美逆行者”“奥利给”“硬核”“喜大普奔”“确认过眼神”等,生动诠释着语言的生命活力和时代发展,也给网络空间增添了一抹亮色。但若不遵守社会秩序、公序良俗,把梗玩“过了线”“过了火”“过了头”甚至“玩烂了”,后果往往也很严重,“翻车”事例不胜枚举。
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更开放的心态。但是玩梗也要看对象、分场合。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网络用语含义一知半解,很容易出于好奇选择盲目跟风传播。在他们这个年龄,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很容易“入脑入心”,但那些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同样也能在“耳濡目染”中,侵蚀青少年的言语系统、精神世界。正因如此,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络烂梗,不做跟风的“气球”,靠学校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好示范,譬如在平时交流和网上聊天时自觉屏蔽网络烂梗;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扫除网络上的各种低俗粗俗媚俗内容,减少不健康不文明不雅观的语言文字传播,让青少年在清朗网络空间健康成长,让他们像蝴蝶一样翩跹起舞。(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