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安徽省去年制定出台了农村养老服务“1+2”文件,明确了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幸福院建设为抓手,按下农村养老服务升级“快进键”。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标准,安徽省各地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计划2024年至2025年试点建设1500个农村幸福院。截至今年6月底,已建成1092个。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老有所养”一直是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老年人能够享受良好的养老服务,是老百姓朴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城乡考察养老服务工作、看望慰问老年人,强调要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养老等问题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而问题所在,恰恰也是影响民众幸福的痛点所在。解除这些痛点,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进而大幅提升。正是着眼于此,安徽省积极建设农村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提供全方位且强有力的支撑。
打造“幸福院”,为农村老年幸福托底,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备。今年,安徽省重点优化提升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功能,通过县级平台、乡镇(街道)中心、村(社区)服务设施站点接续努力,在县域范围内推动各级养老服务设施上下贯通、衔接互动、连点成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理念的进步,使得今天的养老,包括农村养老,已经远远超出了确保老人吃饱穿暖的层面。所以,养老硬件设施也必须与时俱进,并与日俱增。幸福院内,不仅应有助餐食堂,还应增设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家庭生活指导室、活动室、健身室、教育放映室,周边配套建设社区卫生室、超市等便民场所,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娱乐、健身等服务。住在这样的幸福院,安享晚年,才会名副其实;住在这样的幸福院,农村老人,才会幸福满格。
打造“幸福院”,为农村老年幸福托底,更需要“心之所至”的服务。特别是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而言,热情而细致的“心”之服务,更是必不可少。“心之所至”的服务,既体现在服务的具体过程当中,更体现在探索富有成效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解决农村养老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从“共享女儿”的温情陪伴,到互助站点的日常守望,安徽农村幸福院正在探索一条充满乡土气息的养老新路。这些扎根乡村的幸福院,不仅是养老服务的载体,更成为传承邻里温情、凝聚乡村善意的纽带,让千万农村老人在熟悉的乡音与守望中,安享幸福晚年。(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