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科技+非遗”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10-13 09:30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AR技术让青花瓷纹样在舞台上流转,机械臂操控皮影演绎《大闹天宫》,熊猫机器人打太极的画面登上热搜……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各地掀起“科技+非遗”体验热潮,不仅为文旅市场注入新动能,更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收获了更多年轻传承者。

当千年非遗遇上数字科技,不仅打破了传统传承的时空壁垒,更让古老文脉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生。当下,“跟着非遗去旅行”成为新时尚。当古老的非遗技艺遇上现代科技,不仅碰撞出“火”遍全网的文化热潮,更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科技赋能,为非遗传播插上“数字翅膀”,打开传承发展的新视野,促进非遗传播和活态传承,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新IP,促进多行业相融相通,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推动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的双赢。

科技赋能,让非遗跨越时空绽放新魅力。随着5G、VR、AR等新技术的发展,为非遗保护、非遗传承插上了“数字翅膀”,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光彩,增强文化自信。比如,用3D扫描建模面塑作品、用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将水印版画“藏”进手机等,科技为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数字保险箱”,打破了传统传承的时空限制。“科技+非遗”的方式,既以数字技术助力非遗跨越时空的限制,也生动呈现非遗魅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非遗的生命力。

科技叙事,让非遗故事走进大众视野。当非遗遇上科技,既推动非遗元素跨领域融入现代家居、游戏动漫、影视音乐、服饰等行业,更催生大量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让非遗在科技与创新中“破茧成蝶”。讲好非遗故事,关键在于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语言搭建沟通桥梁。以数字技术创新非遗故事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叙事更有感染力、影响力,让更多人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以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技叙事,让非遗故事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科技溯源,让非遗成为创新的文化源代码。非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的“文化源代码”。许多非遗技艺历经千年时间,早已沉淀出对自然、解决难题的精妙逻辑,这是“老智慧”,也是驱动现代创新的“文化源代码”,为科技产品注入“文化灵魂”。当科技与非遗相融合,不仅带来了传承文化的新变化,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也以非遗智慧,促进科技创新,为科技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科技创新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有温度、有文化根脉的创造。

“科技+非遗”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深度共振。科技赋能非遗,既让千年文化的传承“活起来”“潮起来”,也让古老智慧跨越时空,连接历史与当下,让文化的根须扎进科技的土壤,汲取数字时代养分,长出新的枝叶,也能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让中国故事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中安在线)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艺赋美乡村 绘就新时代文明新画卷